李白:《独坐敬亭山》赏析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 年)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,也有人认为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 年)。李白在经历了诸多坎坷后,身心疲惫,怀才不遇之感愈发强烈,其傲岸倔强的性格却一如既往,在游览敬亭山时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诗.
诗句赏析
-
前两句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”,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眼前的景象。天上的鸟儿纷纷高飞远去,直至消失不见,天空中仅剩下一片孤云,也悠然自在地飘走了。这里的 “尽” 和 “闲” 两个字,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幽、寂静的境界,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与落寞。同时,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,世间万物似乎都离他而去,不愿与他相伴,以 “动” 景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 “静”.
-
后两句: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,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,将敬亭山人格化,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和意志。在鸟儿飞走、孤云离去之后,诗人却与敬亭山相对而视,彼此之间没有丝毫的厌倦之情。“相看” 二字,将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。这里的敬亭山,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峰,更是诗人的知己和精神寄托,诗人在它身上找到了慰藉,表达了自己对敬亭山的喜爱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体验.
全诗主旨
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通过描写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,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之情,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。同时,也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、追求心灵自由和解脱的心境,体现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特点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.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